現在離婚率不低,而也常會在有孩子的情況下分開,此時父母的因應處理是否得當,其實會對孩子造成不小的影響。
無論在影劇或是現實生活中,往往都會看到孩子說:沒關係我不介意、不會影響到我,但實際上往往不是如此。孩子很有可能是因為在意而假裝不在意。
引用一段內文:
對於這些一派輕鬆或冷靜訴說「我無所謂」的孩子,當我再往下探問時,他們則說:「父母因為我的事情(如親權、會面、扶養費、變更姓氏等)而有所衝突,我怎麼可能真的無所謂呢?」其實,孩子的「無所謂」,可能是「有所謂」的偽裝;「無所謂」會讓他可以堅強,「有所謂」反而會讓他情緒不穩定。孩子的心情是很矛盾的,於是假裝「無所謂」,就成為他心理調適的一種方法。
在我十多年來接觸這些父母與孩子的經驗中,見過不少原本可以給孩子很好學習成長資源的父母。若不是因為父母於家事法庭惡鬥太久,這些資質優秀、環境資源充足的孩子,其成長應是一帆風順、未來可期。然而,孩子選擇用自己的方式,如停止補習、轉換學校等來協助父母的紛爭盡快落幕。我甚至見過有些孩子在國中就罹患憂鬱症,並有自傷行為,身心失衡到需要住院,此時父母才願意停手。最終,父母衝突的代價是孩子在承受。